如何指派一件任務,且讓他有一定的進度?
請他們主動說明什麼叫
「完成時這事情的產出會是什麼樣?」
再怎麼健忘的老闆
都可以抓到員工遺忘的細節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甚至連自己都感到意外
明明已經工作很繁忙了
竟然都還可以抽空去關心一下員工的產出
然後也不意外的發現了員工忘記了什麼
我想起過去我還在企業的時候
當我手下還有二三十位員工的時候
我:我有時候都會覺得,我這樣的提醒
讓我有點不像老闆,比較像是你的助理耶
員工:真對不起!
但是老闆可以問一下嗎?
我:問什麼?你問
員工:你那麼忙,又有一堆人要管
為什麼還可以管到我都忘記的地方
你記憶力未免也太好了吧?
這樣的對話也讓我想到了
上次和織田紀香做《事業拓展與規模化節奏》
的座談會時,有一位朋友問到
「想要請問一下,兩位前輩,你們覺得
創業家、企業家與員工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讓我覺得有趣的就是
這兩個員工的問題在不同的時空裡
都導向了同樣的答案
「企業主與創業家熱愛自己的事業
員工只想要把工作完成」
當你熱愛你自己的事業時
你會發現你會很在乎任何一件事情的品質
對我們來說「我們總會希望做好」
但是對員工來說「我們先做完就好」
這就是一個難以抹滅的差異
而企業主或創業家也不過就是在等待
幾位也是熱愛事業的員工出現
一起打拼不是嗎?
所以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標準是在
我要如何做好時
在我們的腦中就會對一件事情有一個
清晰且具體的輪廓在那邊
他應該就是如此(不用記憶)
他理應如此
所以每當我們看到那些附著在
「做完心態」的產出時
那些缺口在我們的眼中就是那麼的
顯而易見,不須記憶
因為理應如此的質感消失了
一個不完整的印象就是那麼的鮮明
所以我們就會脫口而出
「這邊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怎麼這邊沒想到啊?」
下一次,我們在指派一項重要任務時
也許你可以先多問一句話:
「你覺得這件事情你要做到什麼樣的質感?才算做完?」
讓我們以終為始的溝通,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抓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