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妮:『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從本質看策略思維

陳珊妮:『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從本質看策略思維

看穿了職場的本質、專業的本質,了解背後的策略思維,知道這個本質就是躍遷的關鍵

​​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這是產品力;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這是經營。​​大多數的人的職涯都在幾個層次中游移​​。而從不同階段的策略思維拆解,對照去經營自己的投資。

第一層學習階段,稱不上太多產生價值​,只能協助別人分攤一些沒有挑戰性的Loading,這樣的情況在科技業更是明顯,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就是快速地脫離這樣的階段,所以自我學習的能力就是一個關鍵!主動的自學能力。

​第二層執行階段,有穩定的生產力了​,對於一些基本問題的應對都可以得心應手,但是還稱不上專家,就是可以獨立運作,可以面對需求與合作方進行規畫專案的進行,但是缺乏長期經驗,這階段關鍵點在於當下應對,因為無法看到長期風險,所以當下的應對就是一個關鍵能力

​第三層專家階段,已經可以做出戰功​突破了一些別人無法做到的點,看得到長期的盲點與短期的關鍵執行甜蜜點,當周遭人都在看著他眼前的事物時,他已經利用綜效在做未來的布局了,所以這樣的人很多人會覺得他很忙,但是卻又看不出他有因為忙碌而抱怨,因為他知道為何而戰。

​​第四層大大階段,除了可以做出戰功之外​對於事物的反應已經是直覺性的反射了,而且對事情有著自我的詮釋與洞察,有著自己的風格,更多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著自己獨有的步調,你通常只會看到他的成果,卻不知道這些成果是從何開始​​。

其實這四個階段中就是不斷地在​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這是產品力),在之間游移​​即便我們是做著自己最有興趣的事情(這是經營),​在成長為專家之前,​我們都會面臨到要突破這瓶頸時不喜歡的事情。將現況釐清拆解,認知自己的狀態,運用策略思維來運作自己的人生,照顧好自己生活的品質。​​

品質與價值往往都發生在上游,​而量體的放大都發生在下游。​當你想要做好一件產品時,你終將會知道當下做出產品的能力是一種技藝,但是這樣的技藝是所謂的Do the thing right (把事做好) 的層級,是具象化想像的能力與工具。​​

但是我們要具象化什麼?就是屬於 Do the right thing (做對的事) 的層級,這時候對客戶需求的了解、對客戶場景中的痛點、癢點與甜蜜點的掌握,你甚至要比客戶更懂,懂得觀察出他們的行為線索,而不是聽他們說而已,要從行為做判斷而不是修飾後的口頭情報

​​所以你要去做那些技藝以外的事,蹲點觀察,反思自己的生活經驗,反覆驗證行為線索,思考採樣的偏差,去追尋那些沒人想要多談與挖掘的卡點,你甚至還要會在言談中默默地突破心防,你才會擊中那關鍵的決勝點

​​運用策略思維自我經營,把自己的能力放到海外國家,那很有可能就是降維打擊,瞬間槓桿了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弱差,成為了自己的優勢。經營,當別人都在努力做到一年內可以拿到的證照,而你在努力需要兩年才有所成就的語言,所以你成為了國際人才,而他人努力的讓自己成為本土人才,這些都是那些我們不愛的事情。

​​沒有人想做,也就是因為沒有人想做,所以價值在你這邊被滿足了。在人多的地方,所有的努力是會彼此抵消的,因為大家都在做簡單的事情,在人少的地方,你所經歷的都是稀缺性的經驗,需要這樣能力的不多,但是卻總是足夠讓你步步高升。​​

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這是產品力) 這是匠人精神,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 (這是經營) 這是選對戰場,在日本他們崇尚職人的精神,戰場已經預備好了,所以可以專注的幹,但是在戰場還沒準備好的環境中,定下心來思考如何強化自己上站場的策略思維,要懂得加持自己上戰場上的能力。

​​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 (這是企業經營) 是在建構一個價值連結與產生綜效的事情,跨出舒適圈與熟悉的專業,那當然帶點不舒服,你最近過得很舒服嗎?​​

設定好長期目標,才不會因為短期的困難而受挫​​。給還是員工的朋友一個例子來看,當你還是位員工時,你只要可以做到主動回報,你就會快速地得到你想像不到的好處,可惜沒幾個人做到過,因為你覺得做好事情就好,老闆問了有進度就好,何必像是抱著大腿似的那麼常報告,但是不好意思,老闆問了就表示老闆覺得不安了,覺得你回應太慢了。

​​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吧!有些時候這些事情不會很難,不要有這種預設的想法,很多時候卡住你人生的只是一些細節與心態!​​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吧!有時候那些不喜歡只是一個逃避的藉口,讓你逃避你所不擅長的一切。這個世界要的東西從沒變過,不要只給他們你僅有的,要給他們需要的。

相關文章推薦

Scroll to Top